Page 40 - 第18屆大墩美展專輯電子書
P. 40
類評審感言 評審委員 莊伯和
人類 文明進展, 有工藝文化之 生。中國自古有「 工」之 , 工指各 工藝 術及其生 行業,當然包括
各 製作、表現材料;所以,工藝 含義包含生活、生 術,原與工業、科 異。 為 住行等生活所需,所以有
映生活經 、生活智慧 日用工藝,但 超 人 本營生 生活條件,進一 為提 精 , 足審美
需求,而有宗教工藝、裝 工藝、 工藝等等 類別;所以「大墩美展」特立工藝一類, 在於其原為美術 一個重要
類別。
臺灣地理幅員不大,但 生活文明之發展,除 民 史淵源等關 外,工藝發展一 能展現自 特色, 如 用
獨特 風 、自然材料,在現代 能結合 新 術, 足 論 或精 生活 各 需求,實屬 得。
臺中市第 18 屆大墩美展工藝類徵件數為87件(包含國外1件, 自白 羅 共和國),初審結果有13件入圍。複審收
件數為 12 件,結果有 12 件作品得獎(第一、二、三名,優選 3 名,入選 6 名)。以下 就前三名作品 簡 :
第一名為王佩雯作品「 」 。臺灣 藝始於日據時代, 新興品 ,但 能發展出自 藝術風格,本作即可為
代表。以臺中公 心 為主題,運用 器 法,結合臺灣 柏、貝 、 、色 等材 ,如用 保留木 理,另用
高 、 法表現細 ,整體 可 素 中見高雅。畫面近景為原臺中縣縣 之木 ,其間有 ;
臺中公 建於日據時代,一直 臺中市最著名 地標,同時臺中與臺灣 藝之 、發展及人才 育,關 不可分,此
作 足以代表臺灣 藝承傳 意義。
第二名為吳宗賢作品「春 」 。臺灣 工藝始於1887年,至 論結合先進科 或藝術水準,皆舉世 名。此作以
多 次 燒 法,表現池中 , 士 之 調, 呈現 如水墨畫 風景;但 法上 克 表現 重 度
,其流水動 見藝術 思。
第三名為李宜融作品「八色仙子」 。作者近年專 於 雕刻, 人 此項源於美國 傳 工藝。此作以木、
材 表現八色 ,工藝 臻於 致, 其 、 體之色彩、 皆佳,連地面 樹葉、石 若 實。 克 寫
實 ,可由 解 雕刻本有取代 實標本之意,作者 此 國人重視環保,不要 , 需標本。
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