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92 - 第19屆大墩美展專輯電子書
P. 192

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評審委員 曾得標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膠彩畫 期稱為「 青 畫」, 襲中國 、 時期 廷「 體畫」寫實精 ,  色彩華麗 北 畫,歷經朝代

               替,在民間  失傳;日治時期 臺灣,一群  中國 畫 前 ,陳進、林玉山、林之助等  到日本內地留學,將 經過
               良 北 畫 回臺灣本 發展,再融合在地 風情,形成一 新 美術畫 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結 日本 民 治,臺灣由國民政府 管,光 後第一個全國性競賽展-「全省美展」 舉辦,將 新 畫  類到國畫
               部, 受到排 和 會,一直到1977年 臺灣膠彩畫之  林之助  將之正名為「膠彩畫」, 到臺中東 大學美術系開設大
               學膠彩畫 程,培育 多美術人才,從此 辦美展方設立膠彩畫部,  者就有 多發表機會。應用以膠 彩 中國   法及

               東方獨特 畫 點,再加上多元現代藝術理 , 自   受主張 情發 ,創作出 具時代性、異於上一代風格  新面 ,
                其到  一世紀年代,資 傳達  、藝術    日新月異,膠彩畫 此  新紀元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本屆大墩美展膠彩類評審委員有廖大昇、李貞慧、倪玉珊、張瑞蓉及 者共5位,經初審多次圈選,取得最大公約數10件入
               圍,再由複審 選評出第一、二、三名,優選 2名及入選 5 名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一名由蔡東雲 「 福   」獲獎,此作以 子紙為 底材,  易應用   顏料彩 出多 次 畫面。畫中
                 形  著 福 馨 美 ,  利用高超 細  手法  ,畫面建 設計出富有 透性 美空間,背景律動  次 出整
               幅畫 現 動人心  圍,實在 能可 , 能從 多作品中  而出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名陳誼嘉 「  」,善用貼  法  出不同平面  空間。畫面以 透   器材、機  合  律及 臺地面
                 出 約 光影 現,    著一      交  章,   者在  之  有親 、 馨  受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名黃世昌 「  」, 一件 於   材 作品。細心體會夜晚     ,排山  地    , 發出
                , 著銀 營 出    光,指 世人  直前,才能 得上時代   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優選 2 名,簡暉元 「家將之 面人」及周欣儀 「  之於他系列二」,均有 人動心意涵。簡君以家將 和原住民
               融合,表現關   特殊文化,殊屬 得,必須多費心思才能達到原本創意。周君以流 動  議 將自  入畫面,其意涵給

                 者 限  像空間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本屆膠彩畫10位得獎者各有不同創意風格,長江後 推前 ,新人 出,每一位作家 有 人 奇 表現,經過 勵與

                ,可以 多元 現膠彩畫特性,進而與國際  ,創 時代新  。






      192
      192
   187   188   189   190   191   192   193   194   195   196   1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