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第29屆大墩美展,因獎賞提高,「榮獲大墩獎的總獎金高達38萬元」,參加的件數與作品的水準皆有明顯提昇。膠彩類收件數高達83件; 其中有4件是國外作品,包含蒙古、越南、香港等。經林柏亭、陳英文、簡錦清、高永隆、詹前裕等五位評審委員的初審,選出11件入圍作品。6月25日複審再評選出前三名,優選2名,以及入選6名。
經多輪的投票,榮獲第一名的作品是吳珮綺的 〈光的彼處〉,以幻像式的手法,描寫有翼的白色獨角獸,佇立於華麗的古建築中,彷彿跨越時空,讓觀者有許多想像的空間。此作以厚塗的風格,灰藍的主色系,襯托出光的神秘氛圍,唯美又夢幻。
第二名的作品是林宇荃的〈此與彼時的湧動〉,表現樹的生命更迭象徵。從土石中長出的樹根,在神秘的光中,呈現神聖感。此作的色彩高雅優美,明暗的處理巧妙,是畫中之魂。可惜畫中飛翔的金色小鳥,造形上略有瑕疵,未臻完美。
獲得第三名的作品,是卓亞嫻的〈無心的呢喃〉,反映網路世代,媒體資訊的真偽混淆。作者藉由畫中少女的動作,與樓梯、窗戶上交錯的枝幹、花鳥形象,非合理的錯置;隱寓現實世界中,一句無心的話語,可能迅速的擴散,被剪輯後成為假訊息。作品的色彩與圖像的處理,頗具創意。凃緗檥的〈千年的彼方〉,獲得優選獎,表現在白色花草枯木間的少女,凝視遠方作沈思狀,背景則以古典的色調,再現千餘年前中唐時期的敦煌壁畫。佛教繪畫自古以來,對東方的文化與宗教信仰有很大的影響力,作者藉由典雅褐色系壁畫風的創作,反映少女的宗教觀。施博仁的〈海神之願〉 亦獲得優選獎,以海神合手向星星月亮求救的有趣主題,來反映海洋生態,有關近年來受到污染破壞的環保議題。海神的造型特別具有視覺張力,畫中金屬箔類的巧妙運用,彰顯了主角的高貴感,是一幅思想性強、創意俱佳的作品。
其他入選的6件作品,也各有不同的風格與特色。展現出新生代的創作者,以優秀的描寫力,敏銳的思想性,與獨特的色彩、造型語彙,以及對膠彩材質的運用,有漸趨成熟的表現,是值得肯定的現象。
大墩美展的舉辦,已經進入第廿九年了,回顧歷年的成績,膠彩類進步極大。從臺中最知名的繪畫媒材,逐漸擴展到全臺灣,甚至到亞洲各國。膠彩主題與畫風的呈現,早期偏向厚塗式的描寫臺灣鄉土景觀、風俗,或花鳥、美人的唯美風格,逐漸轉變成多元化的表現。今年度得獎作品的主題,有許多各類宗教、歷史、社會議題的隱寓和展現。畫風技法也更為豐富多采,更具有原創性,這是值得鼓勵的方向。
:::
評審感言 | 2024年第二十九屆 大墩美展
膠彩
臺中市第29屆大墩美展/膠彩類評審感言/詹前裕
累計瀏覽︰551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