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評審感言 | 2024年第二十九屆 大墩美展

篆刻

臺中市第29屆大墩美展/篆刻類評審感言/蔡介騰

累計瀏覽︰602人

「大墩美展」是少數開放外國藝術家參加的美術比賽,因獎金豐碩,吸引外國藝術家參賽,今年篆刻類徵得作品共34件,其中有2件國外作品,包含中國/香港1件、日本1件。篆刻藝術在東亞地區發展,臺灣近年篆刻比賽增加,對篆刻有興趣的年輕創作者而言,有更多技藝較量的平台,促使篆刻創作熱絡,有更多活潑創意的表現。
本類比賽初選,作品水平都相當好,有多位是賽場上的常勝軍。此次評審有薛平南老師、阮常耀老師、柳坤發(炎辰)老師、鄭多鏗老師及我等五位委員,但依照規則、比例只選出8名進入複賽,在經過幾番評選下,有些滿不錯的作品,因名額而被捨棄,實在有遺珠之憾。複選8件作品質量都很好,水準皆在伯仲之間,經過幾輪票選,逐步選出入選3件,優選2件,而最後票選出前三名的順序。這次主辦單位運用iPad來進行票選統計,更能精準的計算。
獲得第一名莫昍霖的作品〈駑馬十駕〉印屏尺寸230公分×150公分,是少見的大幅印屏,主要也是因為所作印章較大,邊款的數量也較多且大,因此彙編成較大的篇幅。作者以印石為材料,體現書法的表現,融洽書寫筆意的線質。並且取用古代的磚文、瓦文、封泥、陶文⋯⋯等文字材料,以展現「印外求印」詮釋,印文變化豐富,碩大的印
面以資能自在的創作表達,邊款的文字詮釋更是豐富。
第二名廖暐潔的作品〈微雨竹窗夜語〉,風格以抒情的表達,刀筆應用技巧成熟,而邊款的設計有陽刻、陰刻等,產生不同的量感,藉以展現各自特色,來進行布局安排,營造變化節奏性,豐富整體印屏的活潑性。
第三名的陳佳呈作品〈一杯濃烈〉,作者以戰國時代的古鉨印風為主,取法其自然樸拙的意趣,在奏刀時取向自然渾成,逐漸減少雕琢修飾。以古形展露新意的變化,表現出個人的風格面貌。
篆刻的發展,源於生活實用,自古以來皆是作為憑證的功能。因為文人書畫的落款鈐印,促使篆刻在書畫上佔有重要地位。而明清時期,文人篆刻的發展,將書法性、文學性、造形性、刀法性等元素融合呈現,從實用的工藝,轉向豐富的藝術思考,因著文人的加持,而促成篆刻藝術化的轉變。為書畫落款鈐印,也是藝術的展現,因為實用的
特質,所以往往也會配合書畫家的需求而創作。
現今比賽「篆刻」項目,最能突顯篆刻本身即是獨立的藝術呈現,從得獎的作品中可了解作者以獨立思考進行篆刻創作,自由展現篆刻的藝術型態。在印屏的安排上展現豐富巧思,印屏可視為一件完整的平面造形藝術作品。作品本身即獨立存在,盡情抒發情意,展現形式美感,進而欣賞其中的章法布局、刀痕筆意等,品味文字詞句的意境。
經由鈐印過程,體驗印拓複數的呈現,透過純粹對印石、印拓的鑑賞與審美的歷程,體驗篆刻藝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