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2 - 第22屆大墩美展專輯電子書
P. 82
篆刻類
評審感言
評審委員 程代勒
大墩美展於 1996 年開始舉辦,在全國美展、全省 優選之二的陳怡靜,過往競賽成績甚好,細朱文
美展停止後,成為國內大型官辦美展的指標,雖然近 功夫甚好,但在陳巨來的陰影之下,當思變通或可再
年來恢復了國展,但大墩美展於官辦美展仍具有代表 創佳績。
性的意義,尤其對國外徵件,而為國內少數國際性的
綜觀此次參賽與得獎作品,雖然基本篆刻功力皆
美展。而篆刻類也獲得美展的支持,成為篆刻界矚目
達到一定水平,也看出近年來篆刻藝術的扎根工作具
的一個焦點。
有一定的成果,但在風格樣貌上,卻透出一絲隱憂。
此屆篆刻類評審由五位委員組成,經由四輪的投
一、 細密工整的形式成為主流,風格趨向單一化,或
票,結果應驗了一句流行語 --「沒有懸念」,因為參
有摹擬諸家風格,卻未能形成一致的風格。
賽者大都為近年篆刻界的新秀,在各類篆刻競賽中屢
創佳績。 二、 在創作與得獎的取捨平衡上,過度偏向得獎,或
討好評審而壓抑了求新求變的創作意圖。
此回獲得第一名作者為劉廣毅,獲國展免審查,
刀法剛健有力,結構緊密、虛實相應,細微處偶見巧 三、在印外求印或以書入印的體驗,較少投入精力。
思。
由於上述一些問題,我建議主辦單位應減少參賽
第二名作者為杜其東,本屆國展銀牌,刀法、章 者送印的數目,至少不應超過 6 方印。一則對評審而
法佈局能取近代諸名家特色,工整與豪放皆能,然風 言更能準確判斷作品的表現形式與風格。二則對參賽
格尚未統一。 者更需要拿出現階段的創作成果來說服評審,畢竟優
秀的質遠勝於作品的量。
第三名作者為羅應良,本屆國展銅牌,刀法緊實,
篆取金文、中山文字,邊款甚佳,仍爾有風格不一之 期待臺灣的篆刻能永續發展,創作者在此天地能
憾。 發展個人的藝術風格。
優選之一的方立權,以金文為主,如能融入個人
對書法的體驗,成績應能更上層樓。
8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