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84 - 第20屆大墩美展專輯電子書
P. 184

版畫類評審感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評審委員 黃郁生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版畫在美術領域中,最大的特點在於其間接性與複數姓。由於「間接」,需先經製版再有印製的程序,過程中存在著些

               許難以預期的效果;製版的行為隱藏作品的內容,印製又承接、開啟另一個創作的階段。從構思、製版到作品完成,存在一

               個想像的空間,也存在著可能的變數;這些想像與變數正是版畫迷人之處。由於「複數性」而可以將藝術作品做更寬廣的傳

               播,也可創造更多交流的契機。今 2016 年適逢廖修平老師 80 大壽,筆者因任中華民國版畫學會理事長職務,策畫以「版圖
               擴張」為主題舉辦多場國際性版畫聯展,參與地包含美國、加拿大、日本、韓國、中國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香港、澳門、

               拉脫維亞與臺灣,盼搭建交流之平臺並與國際密切接軌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在臺灣,幾乎各地方縣市政府每年都舉辦美術徵件比賽的狀態下,大墩美展因具有「國際性」特色,將是最可能脫穎

               而出之美展活動。版畫作品大多為紙上創作,以紙承載,便於寄送,更因複數性之賜,提升國際藝術家參與之意願,送件

               作品逐年提高;今 21 屆大墩美展版畫類作品徵件數為 71 件,其中國外有 21 件,分別為:愛爾蘭 1 件、俄羅斯聯邦 1 件、

               烏克蘭 2 件、波蘭 3 件、印度 2 件、馬來西亞 1 件、澳大利亞 2 件、中國大陸 3 件、巴基斯坦 1 件、英國 1 件、美國 1 件、
               尼加拉瓜 3 件。經五位評審委員(謝里法、陳國展、林昌德、林雪卿及筆者)初審結果有 12 件作品入圍,其中國外作品 3 件,

               分別來自波蘭、美國及中國大陸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入圍者寄送原作參與複審,再經多次評選投票,第一名由黃得誠蟬聯,作品「食珍錄—紅樓宴」以腐蝕技法製版、局

               部分色上墨、凹版印製,畫面之組構再結合拼貼手法,呈現複合版畫風格;作者為重新詮釋文學紅樓夢,試圖以圖像替代

               文字、以視覺取代味覺,難免落入圖說、說圖之境,遊走於插圖與純藝術之間。第二名林冠斌的凸版 --「擺脫現實的束縛」,
               此作之呈現因較缺雕刀行走痕跡,依筆者猜測,應可以素描繪畫作品轉化為電子圖檔,經 CNC 自動雕刻機雕版,再以凸版

               完成印製;若非如筆者陳述,而是林姓藝術家真以手工雕刀刻版,其年紀雖輕,但技法表現卻已焠鍊純熟,更值得肯定。

               第三名蘇智偉的凸版 --「根在原鄉」,水印木刻多版套色,堅持傳統技法,記錄傳統主題內容,是版畫發展途徑中不可或

               缺的價值。












       184
   179   180   181   182   183   184   185   186   187   188   18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