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
評審感言 | 2022年第二十七屆 大墩美展

工藝

臺中市第27屆大墩美展/ 工藝類評審感言/ 蕭銘芚

累計瀏覽︰2068人

工藝的本質為生活實用,然而透過工藝媒材與技藝所創造的「形式美」與「內容美」,卻是創作者捨棄「生活實用」而熱中「心像表現」的原因。本屆大墩美展工藝類作品徵件數為128件,在進入複審的18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的前三名及優選作品,在形式上除了第二名的作品仍保有實用的「容器」之外,其餘皆為強調內涵的「心像表現」。


第一名黃明文的陶藝作品「萌想」,是將種子的發芽及成長過程,透過數個黑色的大小有機球體連接造形與外表的孔洞,以及從大小孔洞生長而出的白色芽苗,用以象徵自由想像從種子到植物的「萌」的樣態。


第二名黃桂珠的「樸韻」,是一個兼具實用與美觀的「籃胎漆器」,作品的特色在於以桂竹為材料的細緻竹編中,透過捲繞雙錢紋樣的線條,創造出立體的、鏤空的視覺效果,並以漆灰結合髹漆技術增加色彩的對比,豐富作品的表情,在質樸中展現主題的韻味。
第三名彭冠銘的金工作品「趨夢」,與「萌想」同為仿生之創作,重點放在「翅膀」,但整體強調的是可以活動的「機械」與「骨架」;透過黃銅板材的鋸切與精細鉸鏈的連結,以積少成多的複雜結構創造「堅固的量體」,以鏤空的虛面表達「輕盈」,並期待實現「趨光」的「飛行夢想」。


此外,獲得優選的作品也都分別發揮材料的藝術特質,無論在形式上的造形、色彩、材質、表面肌理、空間感,抑或是主題內涵的詮釋方面,都能夠彰顯工藝之美。
蘇子瑄的竹編漆藝作品「吐納生存狀態」,雖然在外觀上仍然可以看出「工巧藝精」的竹編技藝,但其跳脫傳統竹編的「容器」框架,反而透過曲面的「凹與凸」,表達「吐納呼吸」的人的生存狀態,儼然是一種工藝媒介的「心像表現」。


林芳仕的玻璃工藝複合媒材作品「掬光焙影」,將透明與不透明彩色平板玻璃的層層堆疊與釉藥的使用,透過「熔合與烤彎」的窯爐熱加工作業,完成沒有正面與背面之分的作品。作品的特色在於透過光影的變化所呈現的明暗,表達人生的境遇以及對於父親的思念。


侯春廷的陶藝作品「印象傳遞」,具有交趾陶的特徵。作品在外觀上除了非容器形之外,主要是透過交趾陶的捲毛技法與釉色表現,創造緊密曲線所構成的佛頭造形的表面肌理,用以象徵網路世界的虛與實,並突顯人類對於高科技時代的網路資訊,必須要能「省思」的訴求。


整體而言,本屆的工藝類作品,包括其他12件入選作品,雖然以「心像表現」為多,然而對於工藝媒材的應用與技術的表達,仍能夠發揮工藝的精神,彰顯工藝的「巧思」與「巧藝」所創造的工藝之美。